为地热开发打开政策通道

一段时间以来,地热能是否属于可再生能源的问题,还在很多人头脑中画着问号。

今年1月,国家发改委等三部门印发的《地热能开发利用“十三五”规划》开宗明义,第一句话就明确“地热能是一种绿色低碳、可循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”。

业界看来,2014年2月,国家能源局在雄县召开的全国首次地热能利用工作会议,使地热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。而今,首部地热能专项规划的出台,更让产业发展明确了方针指引。

规划明确,加快开发利用地热能不仅对调整能源结构、节能减排、改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,而且对培育新兴产业、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均具有显著的拉动效应,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。

进入国家规划的地热能利用方式主要有三项,分别为浅层地热能供暖或制冷(通常所说的水源热泵、地源热泵)、水热型地热能供暖或制冷(即雄县采用的方式)以及地热能发电。规划认为,前二者的技术已基本成熟。

就河北而言,地热能利用已有很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,截至2015年,浅层地热能供暖(制冷)面积为2800万平方米,水热型地热能供暖面积已达2600万平方米。

上述规划中要求,到“十三五”末,河北还要新增浅层地热能供暖(制冷)面积7000万平方米,新增水热型地热能供暖面积1.1亿平方米。这组数据中,前者占全国增量的近1/10,后者则超过1/4。此外,河北还要完成地热能发电装机容量10兆瓦。

业界人士看来,国家规划之所以对河北赋予重任,是从河北发展实际出发的。河北面临着压减燃煤消费、大气污染防治、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等方面的要求,发展地热能,给河北提供了一条新的能源路径。

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,随着越来越多有条件的农村开始尝试地热供暖,有关人士也在期待地热供暖替代燃煤的政策支持能够早日出台。据了解,用天然气、电力替代燃煤取暖的补贴政策已出,业界希望性价比更优的地热供暖,能在更加精准的政策扶持之下,温暖更多农村居民。

当然,由于地热能自身属于矿产资源的特性,也使得这一领域的合理开发为各方所关注。

舆论关注的焦点中,一方面希望能够治理无序开采,保护地热资源;另一方面,希望主管部门简政放权,提高审批效率,让那些具备资源条件的地方加速推进地热能勘探,让那些制定了开发规划的区域也能加速发展。

按照规划部署,河北要重点推进保定、石家庄、廊坊、衡水、沧州、张家口等地的水热型地热资源开发,“十三五”期间新增水热型地热供暖面积1.1亿平方米。为了这样的发展目标,期待有关部门能尽快完善机制体制,为地热开发打开政策通道。

发表评论

相关文章